研讨会
专题论坛
他山之石
您现在的位置:古村落 > 研讨论坛 > 专题论坛
立足保护 合理利用 是古村落保护纳入可持续发展轨道
古村落   2017-06-13 06:22:44 作者:SystemMaster 来源: 文字大小:[][][]

 

 全国人大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叶如棠 / 摄于2002年浦江郑宅召开的第二届研讨会

编者按 :2002年12月9日,在浙江省浦江县郑宅镇召开的第二届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研讨会上,当时任全国人大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叶如棠先生做了题为“立足保护 合理利用 是古村落保护纳入可持续发展轨道”的讲话

 
中国古民居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建筑遗产,包括古村落在内的中国民居,是一座巨大的建筑宝库。现阶段古村落保护面临来自各方面的挑战:
(一) 农村迫切要求改变传统居住方式。 
(二) 农村奔小康,民居变洋房 
(三) 开发商掀起新的“造城运动” 
(四) 有关各方人士不一,步调不一,实践中带有盲目性与片面性 
(五) 古村落固有的生态环境已遭较严重破坏 
 为此,当前推进古村落保护和利用应着力探讨的几个问题
(一) 立足于可持续发展,已发展求保护,以保护促发展,是古村落保护的必由之路。
有条件的要尽量发展居家旅游,同时强调要有一定数量的村民留在村里,这样民俗民风才能延续,村里生气活力才能保持。如果全都搬到新区去,旅游具有季节性的,淡季时就会变成死村,这显然不利于保护的。也并不要把古村落所有的房子都保留,保留有价值的房子,坏得厉害的拆掉,疏解密度,增加点小型绿地。重点要针对古村落不同于一般历史街区的特点,在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上,更好地处理两者关系,紧密地结合,有机的统一,而不能过多地强调绝对保护,绝对保护的责任在政府,在古村落里,第一保护责任人在政府,不能强调百姓。绝对保护范围在古村落里只能适当的确定。
(二) 要在重视对乡(古村落)的同时,重视保护机制与途径的研究与探讨。
保护的对象不一样,保护的途径也不一样。我们沿途考察,浙江已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如芙蓉村的开发模式。他们组织一个文化旅游开发企业由政府所属企业持股52%,另外有村民或其他组织参与48%,使政府成为占大部分股份的大股东;兰溪诸葛村集体经济组织持51%股份,村民49%。“江南第一家”的保护已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于一家不能成气候,浙江省建设厅已明确,在村里划出一块作为历史文化街区开发,对这个街区的保护和开发责成一个企业来承担,然后当地政府把开发利用范围给他50年的经营权。当然有关保护,规划建设的要求要服从政府的指导、调控,这也是一种不同类型的模式。总体看来,在古村落保护中,政府的直接管理是很难的,也不可能搞到位的,政府管理是在政策的指导,规划的指导,再加上组织专家在技术上、学术上把关,让企业去操作发展这条路。这种企业有两种形式:一个是村民委员会组织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组成有限责任公司,一个是实实在在的房产开发商企业或其他企业直接参与主导开发利用,还可能的有其他模式出现。对古村落的保护不能完全沿用一般历史街区和文物建筑保护方式,在保护的途径上要做多方面的探索。 
从构建地域性的有特色旅游网络角度来考虑,开发古村落旅游,组成一个完整的、丰富多彩的旅游配餐或网络,再有一个有实力的企业,把全过程地域性的旅游汇集起来,形成综合文化旅游企业是一种办法。以金华为例,金华地区有多种旅游资源,有政府直接控制管理不合适,让政府管辖下的企业搞是可以的,把各种文化旅游汇集起来,搞成旅游套餐,特色旅游,这也是可探讨的。这方面浙江各地正在做,这是研究古村落保护的途径和开发机制。 你们这次研讨会的八名自定为《古村落保护与发展》这非常好,发展就不光是保护,发展和保护关系处理好了,互相促进;处理不好,就会产生矛盾。光从建筑一项的保护来讲,不是一味地突出地讲保护,当然最好是绝对的保护,但绝对保护是做不到的,少量的绝对保护和多数的在发展中保护相结合,我看这条路子是不错的。
(三) 要特别重视专家学者的意见,吸纳更多专家学者参与到古村落保护与利用的实践中来。
浙江这方面做得不错。做保护规划方面,如请了陈志华,罗青希教授做的规划,“江南第一家”是同济大学做的。当然还有别单位参与到古村落保护发展事业中来,这非常重要。专家和学者是我们建筑遗产或者文化历史遗产保护的先知先觉者。我记得40年前,还在大学读书时,看到建筑学报专集封面刊登的浙江民居照片,我说有什么了不起,浙江这东西多了,哪儿没有?40年后再来看,浙江民居所留下的,城市是见不到或非常少了,好容易留下的东西残缺不全了,金华好多东西已经没有了。也就是你可以提出问题,可他的研究成果往往最后就变成图集、文字,到此为止。但保护的问题你解决不了,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如果没有专家参与,你的保护就可能走样,很可能出现随意性,盲目性,片面性,因为你可能把握不住古村落文化内涵,历史内涵的精华所在,做表面文章。  
(四) 要重视古村落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古村落保护要乡土的专家学者参与到古村落的环境保护、生态建设中去。目前考察古村落除了看到楠溪江的林坑,岭上人家,武夷县郭洞等少数几个以外,古村周围和内部环境都不太理想,但现在重视还都有改善和提高的可能。在对古村落实施保护和利用的同时,要安排生态环境改善这方面的内容,要重视特别是水环境,绿化环境,当然,对旅游者来说,最好是三者结合,又有自然风光,又有文化特色,又有旅游。当然,纯粹的文化考察文化旅游也有,但这些消费群体毕竟有限。现在多数留下来的古村落现有的生态环境都不理想,我觉得,都搞成像郭洞那样的生态自然村,是不容易做到的。那儿有座山,那里山上的古树有6-7百年,很多很多,生态环境非常好,这方面诸葛村都比不上,我跟诸葛书记说:你们要在改善生态环境建设上补补课。虽然先天条件不好,地势四面高,中间低,只有地表水汇集,没有径流的导出口,但可以用引进水的办法,把污水顶出去,改善环境;外八卦山现在以梯田为主,没有植被,当时你们诸葛村没被日本人发现,我看就有可能这八卦山上郁郁葱葱。林木繁茂,将现在的梯田在恢复过来,并不难,效果会好得多。 
又如“江南第一村”那条白麟溪,在镇上流过500米长,溪很好,曲曲弯弯。原来两岸跟白堤一样,一株杨柳一株桃,非常美。现在都打成水泥地了,基本上没有书,水也没管好。乡镇企业污水往里排,路呢,原来的青石板,两边碎石相嵌的不见了。现在抓紧在规划,那很好,现在搞恢复,不但要恢复建筑,还要恢复生态环境,要适应现代人的观念,拆掉没有价值的房子,增加点树,适应游客旅游的需要。
(五) 要在挖掘古村落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乡土民风上下功夫,努力形成不同古村落各有特色的品牌形象
这村那村不一样,要发掘有特色的重点古村落,如郭洞的自然环境,建筑艺术相当高,郭洞的家训很有意思,上山砍柴,砍一棵小树,砍一根手指砍一个大树,砍一条手臂,还要到宗祠去请罪,这些很有文化底蕴,重视生态,在家族家规里,还有对女婴的保护,对教育的重视,郑宅也有类似的,不许弃婴,生女孩还给钱。这些文化积淀,民俗民风挖掘一下,对重点古村落多加丰富,简化一般性的农家风格,这有必要,也是做的到的。我跟市委书记说,你们诸葛八卦村,作为古村落保护是最完整的,我看在全国都少有的完整,是没有可比的。江南古镇六个镇,都是局部,没有一个是全部。因为局部,古镇和新镇的关系难以协调。古镇本身面貌不全,古镇建设上的特色也是残缺的不全的。对这些重点特色往深度挖掘,提高重点古村落的知名度和发展前景,非常有必要。 
保护和利用好古村落,亟待各地出台有力措施。前面我说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出呼吁,那是专家的本分,他的长处。解决问题,还是主要靠地方政府。地方政府要纳入议事日程。浙江那么多古镇民居的财富,现在只留下来一小部分。当然,我们不可能全部保留下来,如果政府早点摆上议事日程,可能一些目前还存在有价值的东西,可以及早地规划保护下来。
1、 要组织社会力量,开展调查,摸清古村落真实遗存。组织社会力量,特别是有关专家参加调查。摸清古村落真实遗存,多少具有价值的,为下面编制古村落保护规划提供依据。
2、 要组织编制古村落保护和利用的规划,分期分批实施。编制规划,保护古村落。光有规划还不行,规划规划,墙上挂挂,不及早实施,古村落再过几年就没有了。有了规划,还要分期分批实施。
3、 要制定古村落保护和利用的有关规定,包括政策规定和必要的投入渠道。为师古村落保护这量大面广的活动,体现政府政策引导规划调控,必须制定相关规定,包括政策规定和必要的投入渠道。如丽江古城的保护非常好,不光国内有名,世界都有名,四平方公里的大 * 古城的保护得非常好,利用的也不错。有一整套规定,包括老百姓所有的房子,你要修,要接受指导,你出钱,政府想办法补助,都有许多规定。古村落不能以政府投入为主,政府政策引导规划引导不可少,也必要有经费引导。听说诸葛村的规划经费的使用,楠溪江也好,芙蓉村也好,规划经费都是政府给的,这是必要的。你还没开发起来,就叫村民出钱,他不懂这个道理,政府要制定有关规定和必要的投入渠道。
4、 要明确地方政府中相关部门的职责,并有必要的办事人员。现在古村落保护,不少部门都介入进去,第一个进去的是旅游部门,一个是文物保护部门。我了解了一下,政府建设规划部门,好多地方没介入 ,我看这不对。建设行政部门你是应该是牵头单位,因为城市建设都归你管,你主要搞规划,不是具体的建设部门。那古村落的保护一定要有规划的,历史街区的保护,是宏观协调工作,文物部门必须参加,因为有历史文物挖掘保护;国土资源部门也要参加,为什么呢?你开展农家旅游后,实际上有些农民要搬出来,不能住在这里,这里有农民宅基地置换等相关活动。随着商贸活动多了,工商管理部门也要介入。诸多部门要靠地方政府来明确相互间的职责,不要扯皮,就要有一家有牵头的。先知先觉的专家在几年前,建立了非常多的古民居资料,幻灯片,图片资料成千上万,什么都有,这些资料非常可贵。可是现在很可惜绝大部分的建筑都不存在了。这些工作,部门之间的协调,社会力量组织,要靠政府来号召,形成一个古村落保护和发展的力量。现在尽管起步晚了点,但毕竟还有很多可保护的东西,这次回应该从保护和发展的角度出发,去研究,去探讨,要跟实践结合起来。
希望你们这样的会不断的开下去,吸引更多的人参加到古村落保护发展事业中来,并感谢承办单位对我的邀请,使我有机会第一次比较系统的表述对古村落保护和发展的看法,尽管比较粗浅,也不同于主管部门的意见,谨供大家参考,做个交流。另外感谢浙江省建设厅,安排了会议期间的考察,很有针对性,对我启发很大。  
 

古村落网站 版权所有 严禁复制         
网站备案号 沪ICP备05010747号-1  网站技术支持 上海频道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29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