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届名单
各村介绍
来自景观村落的报道
您现在的位置:古村落 > 景观村落 > 各村介绍
广西省北海市涠洲岛旅游区涠洲岛镇城仔村
古村落   2018-03-17 03:48:34 作者:SystemMaster 来源: 文字大小:[][][]

城仔村位于中国最美海岛——涠洲岛中部,约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始建此村,村民均由大陆合浦一带迁来。为驻岛游击署所在,村四周皆筑高墙,故称城仔。该村位于南湾之北约2.5公里处,东邻白沙寮,西与山仔相接,南界新寮。地处半丘陵。耕地1179.18亩。有5个村民小组,180户,620人,汉族。以农为主(主要种香蕉)。为城仔村民委会驻地。

选址特点是聚落建筑依山坡而建,一边是面向相思湖,一边是面向大海,以此建设道路和排水系统形成适合于生存的生态环境和景观系统。在院落和村落的公共空间区域有上百棵古树,包括龙眼、大树菠萝、朴树、榕树和苦楝树等。  

城仔村由于历史条件、人文条件等制约,并未修订完整的村志、族谱,而 有文献记载的就是其城仔教堂。涠洲城仔教堂位于北海市海城区涠洲镇城仔村,四周与村民住宅相邻,民居基本保留原始风貌。周边多长有芭蕉树。

涠洲城仔教堂由圣母堂、神父楼、女修院、院墙组成,圣母堂是一座较典型的欧洲乡村哥特式小教堂。在涠洲城仔教堂的大门前是一座钟楼,屋顶为混凝土平屋顶,座东朝西,平面呈正方形,依教堂中厅前檐墙而建,单开间,主体为砖木结构,在一层西面作砖券拱门一个,也是教堂的大门,拱券为半圆形,在南北檐墙外侧设有扶壁柱,扶壁柱同楼高。在拱门上有一灰塑牌匾,写“圣母堂”三字。在牌匾上还有一圆窗和一券窗,与盛塘天主堂一样,使用筒瓦叠砌作窗芯。教堂的主体是一个长方形的大厅堂,内部由两排柱子纵分为三部分。中间的部分宽而且高,叫中厅。两翼的部分窄而且矮,称侧廊。所以厅堂的横截面就呈“山”字形,属于厅堂式教堂。厅堂式教堂采用了简单的三券拱与中国传统山墙搁檩的结构方式,营造内部宽敞的空间,符合教会聚众传教的需要。在侧廊券拱外侧拱脚发券的位置用一根钢筋进行拉接,犹如一根钢箍,以增加券拱抵抗中厅券拱屋面荷载和自身重力下分散的侧向推力。在厅堂的东面就是教堂的祭台间,按一般情况祭台间应由祭台和祭衣间两部分组成,主要作为供奉圣母和存放物而用。神父楼位于教堂的东北角,并能与教堂的祭台间相通,是一座平面呈正方形的券廊式建筑,高两层,在建筑前檐北、东、西三面是一条回廊,回廊外侧两檐柱间砌有券拱及砖栏杆。

1883 年,由法国李神父负责修建涠洲城仔教堂,是北海地区 的一座圣母堂。在解放后文革期间,教堂呈一度作为学校使用。  

1983年,落实重教政策后,该教堂划归北海教区天主爱国会负责管理和使用,作为当地天主教徒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至今。 

1994年,涠洲盛塘天主堂旧址被公布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6月25日,国务院将涠洲盛塘天主堂旧址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3 年1月2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发《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等 20 处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通知》,公布了会吏长楼旧址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2017年11月,城仔村荣获第八届中国景观村落殊荣。 

城仔村客家文化浓郁,以嫁娶为例。他们的婚姻习俗深受古时风尚习气的影响。客家人的婚姻方式,都依照古制“六礼”。所谓六礼是:说亲,送定,报日子和送聘礼,盘嫁妆,接亲和送亲,拜堂与吃面碗鸡。 

城仔村建筑多用珊瑚石砌成,既美观大方,又冬暖夏凉,是不可多得的良好建材,现已禁止开采珊瑚石。 

村内一组和二组信奉天主教,三至五组信奉儒释道等。

古村落网站 版权所有 严禁复制         
网站备案号 沪ICP备05010747号-1  网站技术支持 上海频道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29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