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概述: |
老寨组位于贵州松桃西南,为松桃沙坝河乡所辖。 |
村落始建于明神宗万历三十八年,距今有400年的历史。规模大小30亩,现有人口546人。 |
2017年11月,荣获第八届中国景观村落称号。 |
二、 自然环境 风水选址特点 |
这里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冬,夏无酷暑,典型的山地地形。这里既有葱绿的田野,起伏的群山,茂密的森林,弯曲的河流,也有以苗族、土家族、侗族、羌族为主的多元浓郁的各民族风情。 |
辖内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盛产特色稀少的野生水果“七月烂”(当地称安花神果)、野生茶、稀有兰花等,堪称一座天然的动植物宝库。 |
村落占地30亩。主要以吊脚楼和木质大屋为主。依山而建,向阳背风,坐西朝东,很有气势,为铜仁史上神秘未解的“安花”苗区、同仁民宿发源地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因村里人员在体制内工作人数位列沙坝河乡前茅,被誉为“沙坝教育第一村”,其在沙坝河乡教育中发挥着辐射示范引领作用。 |
三、 古树名木保护 |
近年来,沙坝河乡以贯彻有关精神为契机,积极采取措施,组织开展资源调查,制定村规民约,完善政策机制,落实管护责任,切实加强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现村旁存有原始次森林100余亩。 |
四、 祖训族规 民俗风情: |
历史上曾有《曾氏族规》和《杨氏族规》,具体内容不详。 |
武陵山脉的奇美风景与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共同构筑了沙坝河乡的风骨和灵魂。主要体现在苗族绝技绝活、安花苗绣、傩戏和羌族年。 |
五、 村落历史沿革与大事记 |
据安花古歌唱:明朝末年,因“赶苗拓业”事件,江西籍曾氏等随军迁徒或他乡人员逃难避居于此演变成寨。 |
明朝时,贵州省设八府,其中现在的同仁区域那时设有四府,分别为同仁府、石阡府、思南府、乌罗府。思南府下设安化县。 |
老寨组原为思南府安花县辖区,后来随着安化县移建以及行政区域的变化,划归同仁府同仁县,直到1956年。1956年2月划归松桃苗族自治县管辖。1992年,沙坝乡成立独立乡,并更名为沙坝河乡,老寨正式以书面形式见于地方史料。 |
大事记: 咸丰年间(1855年)十月,贵州松桃县孟溪矮屯农民包茅仙等人,在孟溪一带聚众1000余人举起反封建反压迫的农民起义。义旗一举,得到了民众的积极响应。沙坝河乡以吴兴才为首的苗民纷纷响应,并很快结成了义军。文字见于《同仁历代少数民族起义掠影》
|
掌故轶事:传说明朝洪武年间,安化苗疆出了一个叫老饕的怪兽,专门欺压百姓,鱼肉乡里,罪恶滔天,致使当地老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民众于是向天祈祷除恶保平安。一天夜里,一只神龟从沙坝河爬起,与在沙坝河边作恶的老饕展开殊死战斗,最终两败俱伤,双双阵亡。当地百姓把神龟尸骨埋在屋后,以作长期祭拜。神龟显灵,把坟墓隆成一座高山挡在屋后,把屋后的洪水隔开到别处,保住了一方平安。当地人称这座山叫乌龟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