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古村落
保护古村落
村落情怀
中国古村落
您现在的位置:古村落 > 走进古村落 > 保护古村落
江西金溪那些老去的村落 数字化能让它们获得重生吗?
古村落   2016-06-28 07:07:52 作者:SystemMaster 来源: 文字大小:[][][]

 来源 :2016-05-26 华夏地理 元浦说文

 编者按:“千年古县金溪的古村落多达近50个,明清古建筑超过11000余栋,村落中保存着大量的古民居、祠堂、书院、庙宇、牌坊、水井、戏台、古道、桥梁等,虽然大多数没能幸免于荒芜衰败的命运,但是数字技术试图让古老的村落在现代化中重焕生机。”
 撰文:东篱 摄影:熊剑视频:北京清城睿现数字科技研究院

 

 竹桥古村的巷子

    陌上雨如烟,春末夏初的日子,尤其适合到赣东金溪去。从香樟和金橘的新绿里走过,从高墙深井的静寂中走过,向一片长久被人忽略的乡间土地致敬。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北宋王安石的名作《伤仲永》,文章开头即提到金溪这个地方,这当然不是偶然。金溪是江西省抚州市的一个古县,在金溪县琉璃乡月塘村进村的门楼上可以看见“荆国世家”四个大字,王安石封荆国公,世人称其王荆公,这面匾额昭示了守祖陵的王氏后人的身份,此外王安石的外祖也在金溪,金溪就像王安石的故乡一样。

 

 崇麓古村老祠堂石雕   

    王安石是名相,还是大儒,他谥号为“文”,名列唐宋八大家。金溪所在的抚州更加以“文”著称,自宋而清,抚州(旧称临川)进士及第者两千余人,唐宋八大家中三家归抚州,才子多如繁星。如斯金溪,诞生神童仲永丝毫也不奇怪。

 

 浒湾古村雕版印刷工艺-制版

    在神童之乡,遗存于抚河流域的古镇古村,青屋老宅挺拔而嶙峋,牌坊题匾细腻而恢宏,凝结了世代鸿儒的家学与乡愁,它们的价值一目了然。令人伤感的是,如今的金溪乃至抚州,却变得鲜为人知、幽深避世。

 

 下李村采茶戏演出

    据统计,我国65万个传统村落中,现在仅存3000个左右,比例为0.5%,这意味着99.5%的古村已经消失。除了那些古村的固有形态——民居建筑消亡了,这些形态所承载的活态的传统文化也随之失踪。

 

 崇麓古村调研 

   有人说文明演进的代价之一,是旧文化的边缘化,这一点在中国成千上万的传统村落里,尤其体会得到。金溪县古村落群,却是这三千遗珠里的佼佼者,每座古村都可圈可点。

 

 下李村大夫第大门

    陆坊村,可以对好“大”喜“功”的人有所交待,从这个村走出了百世大儒——陆象山。生活在南宋动荡年代的陆象山,如果被放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非常接近《聊斋志异》中创作的那一类故事—一个唯心而论的人,经历了一段跌宕奇妙的人生,在结尾处拥有了一个传统意义上功成名就的最终。

 

 下李村大夫第木雕-横梁  

    一天,时任荆门知军的陆九渊没有像平时一样去讲学论道,也没有带领着值班僚臣,去监督城门土建,而是做了一件至今看起来依然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事。他突然对身边的亲近之人说:“先人曾经教育我应当志在天下,想不到如今还没来得及全部施展,我就要离开人世了。”说完便返回家中,洗手焚香,祈祷上天能够下一场大雪。第二天果然天降瑞雪,陆九渊沐浴更衣,独自端坐在纷扬的雪花中,而后安然离世,死后归葬故乡金溪。天人合一,乃是古典中国的至高境界,在陆坊村一派静谧的田园里,就蕴满了这样的灵气。

 

 下李村大夫第木雕-窗户  

    东源村,回答了一个血统的问题。根据《东源曾氏族谱》记载,曾子的43世孙由南丰县迁至金溪中宋,辗转定居“东阳书院”,也即现在的东源村。村中有门楼上雕刻“学习南中”,提醒子孙不忘前师。龚家村的龚氏、疏口村的吴氏也都诠释着类似的故事——解体、迁徙、重构、追思。

 

 下李村大夫第木雕-窗花

    法国的艺术史家艾黎•福尔曾经赞叹——“中国人构成人类发展之树的又一个分枝”,以此表达对遥远的古典中国的迷惑。眼前的古村,让人突然认知到古典中国的样貌:把去世的先祖作为最高的信仰,儒家得以一劳永逸地规范后人的思想。生活上做严格的现实主义者,喜爱非个性化的、集体感的艺术。金溪的科举致仕者蔚为大观,万幢老宅儒风雅质,但它们不让你激动,反让你宁静。这就是一种力量。

 

 浒湾古村雕版印刷工艺-粘墨  

    什么样的建筑最中国?翘脚飞檐、粉墙黛瓦,这八个字总是深入人心。才子之乡的宅院更该如此吧,结果却大大出人意料。金溪保存着近50个格局相对完整,建筑相对成片的古村,老屋11000余幢,它们的样子如此平直平实,似乎没有哪座可以脱颖而出。他们被建筑专家称为“印斗人家”。

 

 浒湾古村雕版印刷工艺-装订 

    凌空俯瞰这类“小天井院式”民居,基本上都是四方形的,有如一块块方印。包围式的院落,有堂屋,有侧室,也有廊庑,无一不是小巧玲珑的。院落面宽与进深都在十米左右,中心设有小长方形天井,搭着竹架卷帘,可以遮阳避雨。正面望去,五六米的高度,连屋檐也细小笔直,似乎没有一个构件想去打破这灰盒子的线条感。

 

 浒湾古村居民晒渔网

    如此低调内敛的民居,却是群儒刻意营造的得意之作。这些高悬“文武世家”、“科甲联芳”的大户人家,在建筑风格上却没有走向张扬,反而以方正的姿态,显露出规矩和力量,制约和平衡着对财富和地位的炫耀。

 

 下李村采茶戏演员

    印山村,可能是个特例。清中期商贾徐澜仕的故居占据着半座村庄,屋中屋,屋连屋,据说有99个门,由不得人不迷路。儒以致仕,耕余从商,金溪的商贾大宅也不少,恰恰反证了儒风建筑的严谨风范。

 

 下李村民俗手摇狮  摄影:郝玉

    即便是这样特立独行的古村,也留有一座叫“砚雨楼”的藏书楼,它的规模有多大?据说要按千字文的编号分类上架,每年六月晒书,足足要忙一个月。破四旧时,暗中烧了一部分书,用其煮了十多天饭。

 

 游垫古村老建筑

    对金溪的赞叹里面,一半是赞,另一半则是叹。虽然金溪藏宝一样藏着如此之多的古建,但它们依然没能幸免于荒芜衰败的命运。走在村里,有时屋与屋相连,有时屋与“无屋”相连——一些房子由于年久失修,而坍塌、废弃。

 

 游垫古村胡富皮老宅里的郑先珠老人

    幸运的是,在这个迟来的春天里,在北京清城睿现数字科技研究院的倡导下,它受到了自于古建研究、文物保护、规划设计、旅游运营、数字科技以及众多媒体等各方人士的关注,如何唤回原乡,如何激活原土?今昔不同往昔,研究院给出了一份特别的答案。

 

 游垫古村胡国福老宅现状  

    基于网络通信、3D图文以及物联网和智能终端的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可以实现“人—事—物”的全方位记录与串联、分享与互动,改变了传统文化遗产的展示阐释方式,为村民与外界的“连接”提供全新的方式,帮助衰退的传统村落在现代经济社会环境中重焕生机。一座新时代的“古村落数字化博物馆”开始奠基。对待古村落,终于可以抛弃那些稚气的、伤感的眼光,感叹、抱憾之情,古与今奇妙地衔接,让人们充满了期待。

   

      游垫古村胡庆祥老宅破损情况评估         游垫古村胡天喜老宅破损情况评估         游垫古村胡国福老宅破损情况评估

   

    文保员胡庆华从游垫古村胡氏祠堂走过    动员社会力量,游垫古村认修现场   数字遗产中国行之金溪主会场竹桥古村仲和公祠

古村落网站 版权所有 严禁复制         
网站备案号 沪ICP备05010747号-1  网站技术支持 上海频道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29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