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古村落
保护古村落
村落情怀
中国古村落
您现在的位置:古村落 > 走进古村落 > 寻访古村落
又见砥洎城
古村落   2016-08-29 07:38:06 作者:SystemMaster 来源: 文字大小:[][][]

 2016-08-17 美人鱼说

    一个周末的午后,女儿缠着我说,妈妈带我出去遛遛吧! 在姥姥家避暑的她已经住了一个多月了,皮肤晒黑了,嗓门也更大了,知道这个熊孩子不好打发,可周边能去的地方也都经常去,还有哪里没去呢?这样一想,就想到了砥洎城,想想大概在十几岁的时候去过一次,后来就再没有去过,只是从高速路上路过时,偶尔的一瞥,倒是经常从朋友圈看到如今的砥洎城也是不断地开发完善,好像前不久还有过打铁花的表演。说去就去,没有迟疑,这就是我做事的风格。路过上伏村的时候,顺便叫上了同学。 

    其实对于砥洎城,虽然我去的少,但关于它的故事知道的却很早,记得刚从事旅游工作的时候,我就已经将砥洎城的概况及故事背得滚瓜烂熟。
    砥洎城,是华北地区现存尚好的明代民居代表。 北临沁河,三面环水,呈半岛状。远眺砥洎城,如砥柱中流,而砥洎城外的这段沁河在明清时期又被称为“洎水”,砥洎城因此得名,又一说法为,明末起义军突起,建城的大官取此名,实则为“抵挡李自成”的寓意。当地的村民习惯叫它“寨上”,这个名字也一直沿用至今,但凡能说出“寨上”这个名字的也必为洎水儿女。
    进入砥洎城,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铁壁铜墙”,这段城墙是采用农村野地里的“坩埚”砌成,尽显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小时候在地里,我们常常用这种“坩埚”(也叫锅筒)过家家玩,现在应该也很少见了,没有在农村生活过的是根本想象不出来的。孩子们看得稀奇,欢快地穿梭于城墙之上。

  

 

    就在这“铜墙铁壁”内,便是寻常的百姓生活,院落套院落,墙头挨墙头,孩子们说,像走迷宫一样,窄窄的小巷,斑驳的小楼,脚下踩着发青的石板,抬头看见农家院子里一枝绿叶出墙来。一方水土一方人,百姓永远是最勤劳的,在这里,但凡有块空地,他们便会种上蔬菜瓜果,夏季雨水大,一派勃勃生机。

  

   砥洎城果然名不虚传,想起文字记载,此城有“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的防御功能, 如若遇到流寇来袭, 大门一关,有学堂、 有磨坊、 有小庙、有水源,足足可以抵挡数月,只有城内百姓知道还有一个“水门”,正是小城环水的那一面,打开“水门”,可以洗菜洗衣、灌溉菜田。修建砥洎城的据说原是一个杨姓的大官,为了抵挡防御农民起义军,建城不久后,家道衰败,有一风水大师看过后,说“羊入圈中,有损前程”,杨姓大官就把小城卖给了张姓的大户,离开了小城。所以,后来寨上的人也是以张姓居多。

 

    这只是我以前了解的传说,不足为信,但跟同学讲罢了这个传说,却让我想起了一个人,就在此时此地······那人,便姓张,而且是土生土长的“寨上”人,她便是我的初中英语老师。初见她时,她刚生完孩子,身材略微发福,明眸善目,甜美清秀,她的一句“My name is zhangxiaolan”,让我从那一瞬间爱上了英语,她说她原名张小兰,现名张末杏,是我们的英语老师, 她对工作很敬业,对学生也很关爱,尤其是对我,因为我对英语的喜爱,学的也快,得到了她的青睐。还记得有次她生病发高烧,无法到教室给我们上课,但又不想耽误课时,便把我叫到了她的寝室,在病床前教会了我当天的课程,然后让我回到教室带领同学们学习,小小的我,早早地体验了一把当老师的感觉,也暗下决心,长大了我一定要去当老师, 所幸,后来我遂了心愿,当了整整6年的小学老师。而张老师,我也已经有十几年没有再见过。第一次来砥洎城,便是四月初八赶会,受张老师之邀,到她家去玩。她说,她的家在寨上,进了城门,只要顺着“刻章”的提示,便可以到她家,原来她哥哥是刻章的,果然,虽然七拐八拐的,却很顺利地找到了她家。
    后来,小城内几经开拓,抹去了“刻章”的字眼,但我们还是根据那依稀可见的字迹又一次找到了张家,只是在大门外站了一会,院子依旧,故人难寻,同学说,她不久前见过一次张老师和她的家人,她现在很幸福,在我心底一个很好的老师,我深深祝福她永远快乐!
   砥洎城,迎来送往了多少岁月多少人,巍然屹立,世间罕见,因为沧桑,更有魅力!作为润城儿女,衷心祝福它的明天更美好!

  

 

古村落网站 版权所有 严禁复制         
网站备案号 沪ICP备05010747号-1  网站技术支持 上海频道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2979号